如果遇到好看的書,我看的速度算快。
漫畫平均20分鐘一本(有的可以15分鐘看完),言情小說大約45分鐘,
厚度1cm,但需要思考的書則大約一個半小時。
但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吸收了多少。
有寫書摘、心得的書通常我會看兩次,一次是正常速度閱讀,第二次則是書寫的時候進行重點翻閱,
這類型的書,內容都會記得比較清楚。
據說如果想要一次就記清楚書籍內容,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邊閱讀,一邊直接在書本空白書寫(筆記、心得)或畫重點。
雖然就個人經驗來說,的確眼到、心到、手到會比單單瀏覽過去易於記憶。但除了教科書以外,我很少這麼做。
一來是我喜歡乾淨整齊的版面,二來則是書並非我個人所有,常有家人、朋友借閱,總覺得會造成別人的困擾。
教科書的話,當然是填得越滿越有成就感,高中時代的課本還五顏六色(藍筆注釋、紅筆讀音、綠色蠟筆重點、天藍色/綠色筆補充資料),
有空的話,還會另外整理超完美筆記(雖然《我這樣考上東大和哈佛》的作者不鼓勵這種浪費時間抄寫的行為)。
不好看的書……通常就是資料太硬、內容太深奧難懂的百科型。
好勝的我是會看完,不過,一般花費的時間是一週以上……而且完全不會有寫書摘或心得的衝動。
看完內容也馬上忘掉……完全抱著「反正需要資料的時候再來查」的「看工具書」心態。
(啊!我小時候有看完一整套兒童百科全書的經驗,那算是好看的書,因為有故事穿插其中,簡明大英百科全書我只看了第一冊就放棄了)
看最多書的時間,應該是小學跟大學?
小學當然不是我自己很愛看,有一半是被逼的。
暑假有課外讀物要寫心得、老師有要求過要讀書等身(厚度堆起來等同身高)、寒暑假報告一大堆當然要查資料(不是去圖書館,去同學家查就好了,我家也有兩三套百科全書)……
大學時代則是,咳咳,翹課翹很大,通常都耗在圖書館跟書店,那段時間看了很多偵探小說(完全個人喜好取向)。
據2007年的調查,國人每週閱讀時間只有2.72小時,每天只花23分鐘;花在看電視和上網的時間是看書的9倍;平均一年只花1375元買書。
我自己2008年花費在書籍上的金額是NTD 5500(不含漫畫的NTD 2746),閱讀時間嘛……可能約一週一小時。
量化之後,閱讀量明顯不足!
那麼,就從每週閱讀一本書並強迫寫書摘開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