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某個需要用功唸書的計畫,工作又不能亂辭,所以最近正積極地找尋、分配讀書時間。
在這個時候,剛好看到了本山勝寬的這本書--「我這樣考上東大和哈佛-百試百中的16倍速學習法」。
不得不說,標題取得很吸引人,銷售量也挺不錯,博客來的網友書評雖然兩極,不過試閱了一下,覺得應該還是可以買來看看,就歡樂入手了。
總的來說,書的主線是依照作者歸納出的成功方程式:「學習成果=資質x策略x時間x效率」來進行介紹。
所謂的16倍速,也就是如果將每個數值都提升兩倍,也就能達到2x2x2x2=16倍速的成果。
看起來,最難有所進展的應該是資質這個部份,也是作者花費最大篇幅解說的部份。
作者所說的資質,其實和天生的智商沒有太大的關係,而是閱讀、書寫、處理數字以及體力的總和,因此,是可以經由「鍛鍊」來提升的。
首先,要「相信自己」,可以藉由發覺優點來證明自己「資質很夠、頭腦很好」,然後想辦法發揮自己的潛力。
這部份有點像是秘密這本書中提到的技巧,運用相信的力量、正面思考以及「吸引力法則」,讓好事成真並提升動力。
接著,則靠以下方式,讓自己「準備好」
1. 閱讀培養理解力:15秒速讀+參考文獻選書→在書上劃線做筆記
2. 書寫培養表達:輸入→輸出以整理知識,30分鐘內整理成一張A4紙
3. 透過數字思考培養邏輯
4. 運動增強體力、集中力
具備了資質之後,再來制定讀書的策略,利用訂定目標的方法、資訊、計劃法、動機術來達到最佳組合。
訂定目標的部份,跟之前讀過的活用筆記本設定工作目標一樣,要盡量明確、量化並設立期限,才能驅使自己達成。
而資訊,則是幫助訂定目標的來源,比方說考科、考試時間、需要唸完的必讀書籍、模擬試題等等。
確立目標並得到資訊之後,就能夠依此來進行詳細的計畫,一天該念多少書、做多少題目、背多少單字……才能做好準備。
作者建議從自己擅長的科目下手,搭配短時間不擅長的科目並進,讓自己藉由喜歡的科目保有學習的樂趣,又能透過不擅長的科目獲得成績提升幅度的刺激。
動機,則可利用訂立並達成階段目標、想像成功時刻,以及學習-放鬆來達成。
再來是運用動機和功夫,為自己找尋學習時間。
人類一天可以學習14小時,當然,這是最大值。
先慢慢增加學習時間,接著,再以「增加學習時間」作為讀書動機,讓自己習慣學習,並透過學習50分鐘,休息10分鐘並變換科目、學習內容的規律作息,來提高效率、集中力。
同時,還是可以照活用筆記本設定工作目標的方法,劃分一日活動,找出可以學習的時間並加以利用。
最後則是透過訣竅、集中力提昇效率。
營造出適合唸書的環境之後,運用關鍵字、印象來默背文科,以理解公式邏輯的方式來學習理科,
運用輸入(閱讀、解題)→輸出(筆記、考試)→輸入(解題、閱讀)的反覆行為熟練內容。
當然,讓自己達成階段目標、嚴格遵守規劃好的作息時間也不可或缺。
簡單講,這本書提到了很多方法,很多部分都可以跟之前看過的書互相連結,
透過相信自己→有強烈的動機→縝密的規劃並切實執行→保持衝勁→最終達成目標。
再來應該要把秘密這本書看完,雖然我個人覺得吸引力法則這東西有點太玄……X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