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:仍然是被綾辻行人耍得團團轉,不過,刻意的部分太多,讀者參與的樂趣減少。
雖然無雷,不過可能有故事元素洩露,還是請小心腳下。
「呃啊!又被騙了!」是看完後的第一個想法。
不過,和之前看《推理大師的惡夢》時不同,那時很清楚地知道「這傢伙要騙人」,所以很小心地不要被騙,然後一邊又被騙得團團轉,所以有種莫名的樂趣(被虐?XD)。
這本號稱是館系列大作的《殺人暗黑館》,由於整個篇幅拖得太長,加上運用元素過多,從綾辻館系列一慣具有的鬼魅景物描寫,到短篇集較常出現的「疾病」造成的混亂狀態,甚至是殺人鬼系列中讓人噗哈哈的「具象意念」說明,全部都用上後,造成了一種「冗長、混亂」的感覺。
不能說是寫得不好,畢竟這個故事是館的開頭,同時也是館的結束,這個意念在故事中可以明顯感受得出來,可是,就是……太龐大了。
綾辻擅長的,本來就是藉由外界氣氛,使讀者感受到與小說中人物相同不安的手法,比一般寫景用上更多的篇幅是可以理解的。不過,在這個故事中,不知為何過度渲染暗黑館的黑暗、華麗、病態,反而讓這個部份成了敗筆。看書過程中,就因為多次感受到「太長了,有點累」,讓我分了很多次才看完,這個是以前看綾辻作品時沒有的狀況。
在心理、身體疾病的方面,雖然安排得恰到好處,也讓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,但是,結尾部分卻因為主角有種殺人鬼式的狂亂病態,讓人有種「搞到最後等於是無差別殺人」的無力感(雖然說殺人這種事本來就不需要理由,綾辻已經很努力地弄了個「合理」的理由出來了),也由於故事中「疾病」的特殊性,讓讀者可以參予角色心理的部分變得很有限。
然後,我不得不說,雖然故事分成多線進行,所以為了引導讀者切換視點,做點場景變換是必要的導讀,不過「視點」這個東西,真的沒有必要具象化啊!看到「視點飄忽地盤旋在眾人上方,時而分裂時而聚攏……」,我當下有種噗哈哈的衝動(嗯,很多次真的笑出來orz)。
呃,講到現在似乎都是缺點?這可能是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館系列(我喜歡密室殺人手法啊!)的緣故,實在是無法接受這個被稱為「大作」的最後一部,擁有這麼多讓人「無法一次看完、滿足推理樂趣」的元素。不過,就如同之前我有提到的,這個故事做為最後一部,卻又有其必要性。因為,暗黑館是一切故事的起源,也是一切故事的結束,館系列故事到此,才有一個完美的句點。
同時,在龐大的故事架構中,自以為已經找到了解答,結果後來發現只是又被綾辻耍了一次,然後搥胸頓足,又抓著新的線索重新推理也是不錯的娛樂。只是,個人覺得,綾辻其實有辦法讓這個故事再更精采一點的(泣)。